沈阳的丧葬习俗丰富多样,以下是对这些习俗的详细介绍:
指路:
在人去世后,会举行宗教事仪“指路”,让逝者到达民间认为没有灰尘、是享福的地方。
丧服:
死者通常穿蓝裤、白布衫,代表纯洁和民族本色。布料选择平纹,不穿棉衣。
子女亲手为逝者穿上寿衣,以示尊重和尽孝。
逝者的遗物,包括衣物和生活用品等,会进行焚烧,不留痕迹。
停灵:
停灵时间民间一般不超过三天,但也有地方根据逝者生辰请“先生”选适合的追悼日期。
出殡:
出殡时,亲属批麻带孝,灵车上逝者脚朝前。现在多按火化习俗进行。
火化后,骨灰碎骨装入布袋,再装入坛罐或骨灰盒中,一般骨灰盒正面朝前。
死牲:
根据家庭贫富情况,会用猪牛鸡等牲畜进行祭献。这些祭品被视为福物,有时会分给亲属。
合葬:
夫妻合葬时,男方在左,女方在右(蒙古族相反)。若有小辈与长辈合葬,则小辈在东侧,长辈在西侧。
朝向:
传统土葬时朝向为南北竖向,现骨灰盒多为面南背北。部分地区参照古老习俗南北竖向安葬,寓意“百年好合”。
焚烧:
人们会焚烧锡箔、黄纸、相形的生活用品等,为逝者祝福。
服丧:
古时有守孝习俗,近代变为祭七(首七至五七或七七)、祭百日、周年。服丧期间穿素服、食素食。
特定节日的祭祖:
沈阳还有一些特定的节日,如除夕、开年祭祖、元宵节、清明节、端午节、中元节、重阳节、寒衣节、冬至和腊八节等,这些节日中人们会进行祭祖或扫墓活动。
其他习俗:
还包括烧“落气纸”、净身、换衣、开吊、设灵与圆坟等程序,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。
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沈阳地区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,也反映了当地的殡葬文化和传统观念。同时,随着时间的推移,一些习俗也在逐渐发生变化,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。